有時候還真佩服自家老爸看報紙蒐集情報的能力,
雖然都是上班時摸魚看的。
 
九月的下旬,在報紙上看到茄萣二仁溪有生態導覽的遊程,
便詢問我們是否要去,隨即就向對方訂位。
 
由於船隻得要到達一定的載客數才會出船,
況且也才剛開始而已,因此心中已經有人數不足無法出船的心理準備。
所幸得到的回覆是有的,雖然跟我們預定的日期差了一天,
但對方則是表示那天會有記者前來採訪,於是我們便暫緩一天再過去。
 
 
說到沿岸的生態遊程,首先便是讓我想到四草綠色隧道。
只可惜是位在台南的安南區,再者自家也沒有車子,
因此四草目前也只能成為幻想而已。
 
不過自己一開始真的是認為,二仁溪的生態遊程會是像那個樣子。
 
出船的時間是在下午的一點半,
於是早上不例外地,到就近的大崗山去作健行。
 
 
 
對方也沒有明確地告知地址在何處,
因此我們便提早用完午餐,開始摸索目的地。
 
然而尋路的過程還挺折騰的。
對方說沿路一直騎,就會看到一間機車行,然後在「白砂路」右轉。
半路上,我們看到了一塊路標,
上頭確實是寫著「白砂路」,然而卻是沒有看到機車行。
 
路標指過去的路段,一路顛簸,到處都是魚塭。
當我們騎到底時,一座鐵皮屋外頭飼養的狗隻邊吠叫邊衝到老爸的車那邊。
自己見狀就趕緊掉頭,狂催油門到小溪的對岸。
最後還是沿著二仁溪的堤岸,外加詢問當地民眾才找到目的地。
 
一抵達,頓時恍然大悟,原來目的地只離台十七線不到一公里遠。
同時我們也開始欽佩起自身的尋路能力。
 
 
儘管自家也只是位在住宅不多的郊區,
但看到這一帶的景象,「這裡實在是有夠鄉下」的感想便脫口而出了。
 
這棟鐵皮屋的外頭有著慶祝開幕的花籃,想必這裡就是目的地了。
 
▲高雄市茄萣舢筏協會  (官網URL)  (Facebook粉絲專頁)
 
裡頭一個人都沒有,我們一邊猜測、一邊等待有無動靜。
距離上船時間還有一小時的空檔,我們便到一旁的堤岸上看看,
因為方才有在那裡看到,疑似是我們要搭的船的蹤跡。
 
 
方才被我們問路的當地民眾,也跟我們一起抵達目的地,
隨即便往這裡進去一段時間後再出來。
 
問了一下可不可以進去,對方的回答是肯定的,
但由於先前天兔颱風的影響,裡頭的步道都被沖壞了。
儘管如此,基於好奇心,我們也就到裡頭探險一下,繞一圈再出來。
 
 
步道是用竹子和繩子綑綁出來的,確實有一定程度的毀損。
過程中自己也是一邊大聲嚷嚷,一邊謹慎前進。
這個步道並不是當地居民為了方便做事而做的,
而是真的作為觀光用途的,這些導覽牌便是證據,同樣的也是被沖得東倒西歪。
 
 
這一帶是完全沒有椰子樹的,
因此可以判定這顆椰子是被暴漲的河水給沖下來的。
 
 
步道其實是設置在一小片海茄苳林中,
可惜因為颱風肆虐的緣故,整體的環境還蠻凌亂不堪的,希望往後能夠被修復。
 
 
 
步道的另一端,則是直接到達二仁溪的溪邊,
此時便可以更就近地看見我們所要搭的觀光船筏。
 
 
船筏的名稱叫做「白砂崙一號」,
是目前唯一一艘能在二仁溪航行的合法觀光船隻。
聽對方說,為了要申請能在溪上航行的牌照,就從前任縣長開始辦到現今了。
 
順帶一提,這一帶正是在地人稱呼的「白沙(砂)崙」。
 
 
 
這時我們便開始猜測,到時候上船的地點位在何處,
前往一旁的海巡署關口,發現有通往二仁溪的閘門,說不定就是在這裡了。
 
 
不過實際上並不是在這裡。
 
當我站在此處看過去,除了對漁村風光感到新奇之外,
同時確實也在想,這裡真的是高雄市嗎,怎麼有種來到其他縣的錯覺。
 
曾幾何時,我們同樣也是所謂鄉下的孩子。
市區對我們來說,是個遙遠的所在。
時日變遷,市區對我們來說已經不遠了,而且有事沒事也都要到市區逛逛。
追逐並融入市區的生活模式,這樣才會顯得自己跟得上時代。
 
之後我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則是哪裡有便利商店,口渴了想喝水了。
 
 
我們打算回到舢筏協會那裡,騎車出去找找看,順便在這一帶繞繞,
孰料協會的人已經在裡頭了,便招呼我們入內,同時一些遊客也陸續抵達了。
 
我們表示想出去買個水,
沒想到對方竟然直接拿瓶裝水給我們喝。實在是非常感心。
 
 
舢筏協會左側的廊道,貼著一些有關二仁溪的導覽,
以及協會長年參與復育二仁溪的各種照片。
 
 
穿越廊道,又看見一處疑似是上船處的階梯,上方還繫著彩帶。
不過在這裡還是先說,也並不是在這裡。
真正的上船處,其實是位在從協會出去,還要再步行約三百公尺的溪畔。
 
 
 

 
 
 
等到遊客幾乎都到齊了,大家圍成一圈,聆聽舢筏協會理事長的解說。
而這位理事長,正是方才拿水給我們的先生。
 
解說二仁溪簡介時,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詞:「綠牡蠣事件」。
由於中游的廢五金工廠,長期排放未經處理的廢水至溪中,
廢水含有高濃度的銅離子,使得飼養在出海口的牡蠣,
因吸收銅離子而漸漸變成綠色,具有強烈的毒性。
 
事發至今將近二十年了,直到現在,
這一帶仍然是完全沒有人在飼養牡蠣,應該說,沒有人敢養牡蠣了。
同時二仁溪在那個時候,可說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重污染河川。
 
自己只是在去年,才開始騎車北上到台南逛逛。
經過二仁溪時,沒有令人作嘔的味道,感覺就只是條普通的河川。
若沒有提起綠牡蠣事件,大家可能也不知道,這裡曾經是一條聞之色變的溪流。
 
 
接著便是理事長親自帶領一行人前往乘船處。
沿途上介紹溪邊的一些植物,和這一帶的資訊。
上圖帶到的橋為「南萣橋」,顧名思義,就是連結台南與茄萣的橋。
二仁溪是高雄與台南的界溪。
 
這時候,我們將要搭乘的「白砂崙一號」,同時也開過去乘船處待命了。
 
 
過橋後,繼續沿著堤岸步行。
這塊在「縣」時期設立的警告標示牌,足可道出那時的水質仍是不佳的。
 
 
 
天空是澈藍的,附近的漁塭也輝映著,
儘管平時就很常看到魚塭,但都沒有像此時此地來得如此漂亮。
陽光雖大,但伴隨著微風輕送和眼底之風光,心緒也為之放鬆起來。
 
 
再往前走,又看到一塊標語牌,
所提到的內容,訴說著時光和溪游本身,都向前邁進了一步。
曾經是條臭水溝的二仁溪,如今也開始擁有了一些溼地。
 
接著開始走下河堤,往乘船處前進。
 
 
說到溼地中最具指標性的生物,無外乎就是彈塗魚和招潮蟹了。
一路上每個人都相當驚嘆,溼地中這兩種生物的數量,可說是相當多。
愈往東邊前進,彈塗魚也愈大隻。
 
若是在地人,看見此情此景,應該也會像我們一樣感動萬分吧。
 
 
五梨跤林所生長的環境,看起來是有經過規劃種植的。
在此還是希望這些紅樹林植物能夠自由地生長。
 
 
乘船處並非單單只設置一塊可供上船的甲板。
一旁尚有用竹子和網子製成的休息處,
以及前方這塊象徵著溪流復育有成的景點牌,年代相當新,是縣市合併後設置的。
 
 
由於自己已經算是最後上船的人了,因此帶完這張後就趕緊上船。
 
 
話說回來,也該提到搭乘這艘觀光船筏的費用了。
我是不知道有沒有孩童半價的優惠,但肯定的是,一個人是收取兩百元的費用。
 
至於值不值得,我的感想其實是相當值得的。
不過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有記者隨船採訪,所以內容較為豐富的緣故就是了。
 
 
現在法條有規定,搭乘像這種的觀光船隻是要穿上救生衣的。
假如有人舉發的話,業者是要被處以罰鍰的。
況且「白砂崙一號」是一艘竹筏,穿救生衣也代表多一層保障。
畢竟二仁溪的深度,平均是三公尺左右。
 
 
說好的記者也在這時上船了,趕緊來個反採訪。(?)
至於報導嘛,這裡有傳送門,有興趣就點去看吧。
 
不過看了之後,還是覺得看本篇的圖文比較實在。(?!!!)
 
 
接下來的遊程,則都是看到什麼就拍什麼囉。
 
 

 
 
 
此趟遊程的路線,則是來回二仁溪的主流。
也就是上圖所裁切下來的地圖範圍,
為南萣橋至台一線二仁溪橋之間的流域,總長約為三公里。
整趟船筏的遊程,總共花費約一個小時的時間。
 
 
儘管現今的二仁溪已經沒有再遭受到嚴重的汙染,
然而往昔污染的痕跡,至今仍舊是存在於溪流兩旁的土壤中。例如廢棄的管線。
 
只是,朝河川內亂丟垃圾的情形,至今也是屢見不鮮。
人們甚至還認為,反正這些垃圾都會被河川送到大海中。
再者,一次次的颱風侵襲,也把中上游的垃圾和泥濘都一併沖到下游來。
 
關於這一方面,理事長兼導覽員則是表示,會再做進一步的清理。
然而自己也在想,真的會有清除乾淨的一天嗎。
 
另外,二仁溪中,尚有一條污染最為嚴重的支流,名叫「三爺宮溪」,
流經台南境內的三爺宮溪,同時也是最常氾濫成災的溪流。
 
 
 
撇開這個不提,
候鳥和其他鳥類的駐足與飛翔、
羊隻成群結隊地前進、魚隻碰撞船筏的聲響(感覺很痛),
兩邊堤岸的環境和生態,充滿著讓一行人驚呼萬分的生機。
 
 
理事長才剛說完,溪內的烏魚可能會跳上船筏後沒多久,
就還真的有一隻烏魚跳上來了。
抓魚的這位先生是這艘船的船長,讓大家按完照片後,就將這隻魚送回溪中。
 
 
遊程開始才不到半小時,便有諸多驚奇,
光是到這裡為止,就覺得專程來搭這艘竹筏真的沒有白費。
先前被惡狗追趕的恐懼,和身處漁村時天龍般的心態,也便一併放下了。
 
 
 
至於會讓人在意的河川氣味,
我是聞不到令人作嘔的味道,反倒還覺得這比愛河部份的流域還要好聞多了;
取而代之的是魚類的些許腥味,儘管如此,但它卻是自然的味道。
 
 
二仁溪沿岸的住宅,有一種很奇特的景觀。
總說「我家門前有小河」,然而早先的二仁溪卻是惡臭不堪,
因此大多數的住宅,都是背向河岸的。
如果看見面朝河川的住宅的話,那可能都是近期才興建的宅邸。
 
 
南岸的釣客,看見船筏經過,便向我們揮了揮手,
好久好久沒有遇見這種情況了,頓時倍感溫馨。
 
不過法律規定是禁止在河川地釣捕魚隻的,
然而反過來思考,人們開始在二仁溪沿岸和橋上釣魚,
也就代表著河川的水質真的已經改善很多。
 
 
看見前方那座紅色波浪狀的橋,
也就代表著此趟遊程的終點就在這裡了,接著就要折返回去。
導覽員則是表示,他們也是很想把船開過去,但礙於受到規定的約束。
 
 
平時騎經台一線時,都會把注意力放在一旁的紅橋上,
卻沒有注意到再在旁邊的橋墩其實有兩個時代的建造樣式。
 
上圖為北側的橋墩,是日治時期所建立的,是當時台一線的橋樑,也是叫做二仁溪橋。
 
 
南側原有的橋墩在二次大戰時受損,如今看到的樣貌則是之後民國時期時才修建的。
可以看見兩個時代的工法差異。
 
 
目前這座橋依舊是可以讓行人和自行車走或騎在上頭,
然而這座橋現在已有計畫要將它拆除,
因此導覽員也順道提醒我們,趁這座橋仍然健在,就多帶幾張照片起來。
 
 
 
基本上遊程的解說便到這裡為止了,
接下來的時間,可以向導覽員問問題,或是聊點東西。
 
不過自己仍然還是一刻都不得閒,
雖然天候開始轉向多雲,但還是盡量看到什麼就按什麼。
按著按著突然覺得,我的鏡頭焦距不夠長了,成像也不夠銳利了。
 
 
記者也趁這個機會,開始向一些遊客和理事長作採訪的工作。
其實自己是有被採訪的,我也照心裡所想的回應,
不過我有預感我的採訪不會被剪進新聞片段,因為他們只會剪入簡單的回應。
 
變相的計畫達成。
 
 
沿著溪流航行的路程中,有看見一些漂浮在水上的保麗龍塊,
原先還以為是有人隨意亂扔的,
這時導覽人員和船長便開始協調要不要把放在溪內的籠子撈起來,
原來那些保麗龍塊是籠子的浮標。
 
只不過船長連撈了三籠,除了一隻很迷你的魚之外,卻是一無所獲。
本來想放棄的,但最後還是嘗試再打撈一籠起來。
 
 
船長將第四籠拿出水面的當下,頓時一陣驚呼,轉瞬之間又一聲錯愕的哀號。
裡頭有一隻蠻大隻的紅蟳,但在籠子拿起來的瞬間,就跳到水中了。
不幸中的大幸是,幸好這籠是抓到兩隻紅蟳,
於是乎這隻紅蟳就變成眾人鏡頭所向的模特兒了。
 
 
到這裡還真的是沒什麼遺憾了,船隻也即將靠回乘船處。
整趟遊程,便就在此告一個段落。
 
 

 
 
由於整體的規劃尚在起步的階段,相關的硬體設施也不是做的很齊全,
其中也有遊客懷疑乘船處的甲板是否穩當,
畢竟溪水一暴漲就會有將其沖毀的可能,一開始提到的步道就可見一斑。
 
協會方面則是表示,之後會在離協會不遠處的地方再做一個乘船處,
畢竟目前的乘船處,還得要步行過橋,
橋上的來車都騎得很快,風險是一定有的。
 
 
雖然尚有改進的地方,但坐船遊溪的體驗卻是非常新鮮,
尤其又是航行在曾經被稱作「台灣的黑龍江」的二仁溪。
 
我們並非在地人,
因此我們也無法想像早年二仁溪溪面泛綠、惡臭難堪的樣子,
但經由這次的遊程,可以肯定的是,
二仁溪已經開始走向復甦的階段,這是一件相當難能可貴的事情。
 
 
協會說道,他們會一如既往,繼續為二仁溪的復育作出努力,
雖然在此還是會悲觀地想,可能無法做的很長久;
但藉由二仁溪的這個例子,則是讓我們體會到,
要破壞一個環境,是極其容易的事情;
但要讓一個環境再現風華,卻是需要時間長久的洗滌以及諸多人們的心力。
 
或許正如舢筏協會理事長所說的,
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園,所以才更有義務要來守護這條賴以維生的河川。
儘管污染並非他們所釀成的,但有這份心意,就足以讓我們敬佩萬分。
 
有空就到這個新地方來看看吧。
 
 
 
 
arrow
arrow

    Bouz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