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印象中是在九月初的時候,
隨意翻翻報紙,發現到一則鳳山砲台修繕完畢重新開放的報導,
於是便決定要將鳳山的三個砲台都走訪過一次。

先前已經到訪過左營鳳山縣舊城的三座城門
這次要將時序向後推移,來到鳳山新城的時期。

早先鳳山縣是沒有興建城門的,直到發生朱一貴事件後,才在左營興建城門。
乾隆五十一年(1786)發生林爽文事件,
南部由天地會領袖莊大田帶頭響應,再度攻破縣城。

此時地方官員以為鳳山城倚山而建,易攻難守,
又覺興隆庄多兵災,為不祥之地。
於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亂平之後,負責重新評估台灣防禦工事的福康安,
遂將鳳山縣治遷往當時已相當繁榮的埤頭街(今鳳山區)。
無奈該處也不平靜,變更縣治所在並不能改變鳳山縣的惡運。

不過讓人感到好奇的地方在於,為什麼在鳳山只留下砲台而非城門。
有找到資料的讀者,不妨可提供解答。





其實從自家到鳳山,
騎車只需要花費約半小時的時間,與騎至高雄市區是差不多的。
那天太陽忽被雲層擋住,忽又露出曙光。

▲來源:GOOGLE MAP (搜尋「平成砲台」)

鳳山的三座砲台中,有兩座的地點相當靠近捷運站。
自己首先抵達的是平成砲台,
搭捷運的話,在O12鳳山站下車後前往二號出口,步行約三分鐘即可抵達。

不過自己當然是直接將車子騎到目的地,的旁邊中華電信大樓旁的停車格。
畢竟這時已經是騎著RS了,不想讓它有什麼萬一。


附近的電線桿上會有咖啡色的景點標誌牌,
只不過牌子之小,很容易會被人所忽略。


向北方看過去,可以隱約看到砲台的牆面。


一旁似乎是曹公圳的渠道,
因此東側有鋪設步道給予民眾休憩運動的空間,當然也有做一些綠化。

 

親臨砲台之前,首先的感受是整體高度還蠻低的,
空對地似乎沒有太大的優勢。
平成砲台的外觀為四方梯形,然而可惜的是沒辦法做四面綜觀,
因為砲台建築的東面緊鄰著圍牆。

  
▲(左圖) 要設多少石碑是無所謂,但材質跟上頭字樣的顏色真的要配好...

▲「平成」石牌額,GET!

『清道光十八年,知縣曹謹為加強新城軍事防禦功能,整修新城,
並在四隅築砲台六座,迄今僅存三座砲台。
平成砲台為三座砲台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座,
砲台呈四方型,外牆為咾咕石與石灰疊砌,構造堅固。
砲口朝西,下有護城濠溝。砲台後方朝城內,有紅磚階梯可通砲台平台,
三面設砲眼,可供砲口瞄準之用。』


當時想說,會不會另外兩座砲台的牆面材質會有所不同,
因此就刻意取了一張。

  

儘管砲台建築本身不怎麼高,
但站在踏道口時,因空間壓縮的緣故,兩旁的城牆還是有感覺稍高。


爬上砲台建築的頂端平台,果然不意外,上頭沒有任何東西。
四周有女牆與砲台口,但不見其上一塊一塊的雉堞,
當時的平成砲台上方是有城樓的,也是因遭破壞不堪修復而被拆去。


平台地面上的紅磚並非皆為緊密排列,
正好在對角線處,有著寬度較大且較深的間隙。


往東望去就會看到曹公廟,
不過曹公廟是坐西朝東,因此只能看到建築的背面。
方才提到砲台東側緊鄰的圍牆,正是曹公廟的圍牆。


從砲台口看出去的範圍有限,此張正是從西北方的砲口朝下拍的。



 

之後便繼續往砲台北方的步道前進。
這個步道也可以讓腳踏車通行,因此也有設置一排腳踏車的停車處。



接著會看見一處弧形的木棧休息處,一旁的渠道到了這個區塊也隨之變寬。
此時看見一位先生拿著釣竿,好似在釣魚的樣子,
如果是釣好玩的倒是無所謂,如果真的釣到魚了,那也根本不能吃吧...


至於為何道出此言,
其實一進到步道的時候,就有聞到從渠道散出的臭氣,
再者水也呈現出藍綠色的狀態,到底是否有家庭或是工業廢水,也不得而知。

到這裡之後,我就不認得路了,因此便決定折返準備前往下一座砲台。



折返時是走在地板鋪上紅磚的商圈,
這裡是中華街觀光夜市,聽爸媽說以前這裡是相當熱鬧的地方。


一家人在之後的一天晚上,搭捷運欲往大東藝文中心,
途中便在鳳山站下車,前往這裡覓食。
東側有數間主打鴨肉的店家,我們隨意挑了一間,點了盤鴨肉切盤,
肉質軟嫩,骨頭也不會留很多,不太喜歡吃鴨肉的我相當中意。


雖然是夜市,但也還是有些店家會從早上營業到晚上,
在途中看到一間甜品店,而且竟然還要排隊,於是自己便跟風過去買杯飲料看看。


品項都是常見的甜品,不過價位都蠻便宜的,
當時自己還在與紅茶和冬瓜茶之間掙扎,最後還是選了後者。

▲冬瓜茶 (大杯) $20

不過此品比較有水感,解渴尚且可以,
之後那個晚上也有來到這家店點些飲品,
綠豆湯還不錯,杏仁露的味道偏重了些,也是不錯喝。





▲來源:GOOGLE MAP (搜尋「澄瀾砲台」)

接著前往名字取得還不錯的澄瀾砲台,
位在復興街,與中華街相接,因此從平成砲台步行過去只需要約七分鐘。
不過騎車的話,最快一分鐘就會抵達了。


澄瀾砲台倒是三個砲台當中,最能明顯被看到的一座,因為就正在路口的一角。


或許是因為中間隔著一處捷運站的緣故,
這裡亦應是曹公圳的渠道,如今連半滴水都沒有,
然而這倒是讓我的鼻子感到舒暢一些。


砲台的東北側緊鄰著鳳山國小的操場綠地,此處是沒有圍牆的。


由於澄瀾砲台的外觀很特別,因此自己多帶了張平面圖。



砲台左右兩側黑色弧狀的牆面正為城牆,
雖然只有一小段,不過至少可以讓我們看到當時砲台與城牆的銜接段。


▲「澄瀾」石牌額,GET!

『澄瀾砲台牆身呈現圓弧形,正面朝東,
鄰近城壕與鳳山溪匯流的地方,是當時鎮守鳳山溪往前鎮河出海口的要塞。
砲台呈現八角形狀,牆面以三合土堆砌而成;
外側一段以軟石混合堆砌而成的短牆,為清光緒十八年時重修城牆殘存的一角。』


方才刻意對著平成砲台的牆面帶一張圖,
現在來到澄瀾砲台,剛好可以呈現出兩座砲台用材的差異。


城牆上有數個外窄內寬的孔,此為射孔,
設計還蠻特別的,直接用四片磚瓦架構出射孔的左右上下四面。


當然一旁還是有相當悲劇的石碑介紹。
 

接著同樣爬上踏道,
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這裡的踏道旁邊竟然加裝了扶手。
縱使有破壞到原本的樣貌,但確實是有必要加裝這個扶手,
因為自己在走上階梯的過程中,除了每階角度有點斜之外,同時也很滑腳。


爬上平台後,仍然要淡定以對,因為還是沒有任何東西,
不過這裡的女牆還蠻矮的,因此要注意一下。

▲砲台的南側對面則是有一間土地公廟。


不想這麼快就離開,
因此自己站在原地滑了一下手機,並拍張照片上傳,
接著便前往地點還不是很確定的訓風砲台。





▲來源:GOOGLE MAP (搜尋「訓風砲台」)

出發前唯一記住的一項標的為,地址是中山路的某一號。
但實際要前往時卻有迷路的狀況,以致於得在路邊停下用地圖查詢。
(前往的途中,還碰巧看到一處被布條圍繞的刑事現場)


好不容易回到中山路,也找到印象中的地址,但就是沒看到砲台。
於是自己便開始尋找那小小的咖啡色牌子。
之後總算是在靠近河道處的電線桿找到了它。


一旁正有一條小巷,看起來還蠻空的樣子,
希望砲台的規模會比前兩座還要大。抱著這樣的想法騎進小巷。

 

然而當看到砲台的那一瞬間,自己不禁莞爾兼苦笑。
因為訓風砲台的建築竟然是這麼地迷你!!

▲這張有上腳架拍攝,感覺跟手持拍攝沒有差別耶... 

  

不過訓風砲台是三座砲台中,最有留下修繕縱影的砲台,
燈台就可看出是相當新的建物。
至於那塊介紹石碑,個人已經不想解釋了......


繞到內側後,便找到了砲台的牌額,從這個角度來看有種萬仞宮牆的感覺。
不過訓風砲台的牌額,一旁尚有宛似龍形與書卷的壁畫裝飾。

▲「訓風」石牌額,GET!

『訓風砲台位於中山路龍山寺後方,建於清道光戊戌年,
扼守縣城東南角,主要構造為咾咕石與卵石,
視野開闊,緊扼鳳山溪往前鎮河口出海口的要衝。
砲台現存一堵崁有「訓風」的花崗石橫額及兩側對襯的泥塑吉祥書卷圖案,
雖已日漸班駁,但仍可看出當時手藝之美。』


砲台內側尚有高雄市文化局設置的中英對照說明牌,
看到日期的部份為今年的八月,因此報紙上的報導算是靈通。


砲台旁有額外增設了以紅磚為底的矮牆,
上方有黏上一些小學生用彩繪磁磚拼貼而成的作品。


訓風砲台的踏道相當寬,走上去時頓時有種氣度變大之感。


但一走上平台,整個人就都完全洩了氣,內心OS苦笑一番。
不過至少可以看到訓風砲台的結構是呈弧狀的。


一旁的牆壁,除了牌額的那片牆面外,不曉得這稱不稱的上女牆,
總之可以知道的是,高度又更低了。
既然沒有什麼東西,自己也只好坐在砲台上休息。


雖然砲台相當袖珍且沒什麼存在感,
但附近地貌與平成砲台相同,河道旁有一條步道。


參訪完這三座砲台後,時間也已來到午間,
在思索該到哪裡覓食的時候,便靈機一動想到那間餐廳
於是我離開鳳山,朝著市區前進。





連訪三處砲台下來,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曹公圳與鳳山溪其水傳來的臭氣了吧,
至今我還會依稀記得那股味道,相當需要做出整治的規劃。

不過不久之後倒是有看到明年將會開始整治的消息,
畢竟渠道兩旁的步道,還是前任高雄縣長時期設立的,再者步道也是疏於整理。
希望此次建設,能夠改善水質之外,
也可以讓被人逐漸淡忘的步道與砲台們,再度讓人記得它們的身影。

▲訓風砲台的附近是鳳山的龍山寺,也是古蹟之一。

鳳山區的中心,是發展相當迅速的地帶,
主要道路上的車流量從未減少,繁忙度一瞧便知。
比起左營的三座城門,我想鳳山的這三座砲台,更能目見鳳山的遽變。
欲藉捷運的優勢,與觀光同步,鳳山如今是個快速轉動的輪。


下次將會揹著背包,手持相機,前往哪裡呢。

                       鳳山古蹟--訓風砲台
                       澄瀾砲台 (from 四方通行旅遊網)
                       鳳山縣舊城 (from Wikipedia)




arrow
arrow

    Bouz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