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自家老弟沒有到屏東唸書的話,
如今也不會像這樣不時會騎著車,前往距家約五十公里遠的屏東內埔。

這學期刻意將週五給空起來,等於是提早放假,
第一週的週五,自家老爸打算騎車前往老弟的學校,
以便帶他認得我們剛發現到的路徑。
不過他的課是上到五點,因此有著大半天的空檔,
於是父女倆便決定,在此之前先到附近的六堆客家園區走走。

只是自己想要玩久一點,因此便在早上就提前出發。
途中一時無法確認所在地,幸好有手機上的GOOGLE MAP app可以幫忙。





▲來源:GOOGLE MAP (搜尋「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要前往六堆客家文化園區,開車前往無疑是最妥當的方式。
自己因為是騎車前往的緣故,便無法仔細做說明。

不過如果是沿國道三號南下的話,得要在長治下交流道,
接著沿著橋下的道路行駛,沿途上會看到路牌,
直到看到左轉標示的路牌後再轉過去,就會抵達了。


這天也是雲量偏多,陽光忽隱忽現,但情況又較不樂觀些。
總之就是把握天還算亮的時機,將園區大致繞上一圈。

▲導覽地圖,點擊圖片可察看大圖。

不過實際上是繞了兩圈,跟老爸會合後又再陪他走了一圈。
以下會以行政中心開始,順時針探訪各個地方。



一開始以為行政中心僅作為辦公用途,不開放給民眾進入,
因此我也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看到這棟生態建築,只能遠觀的話也太不近人情。
之後是在自家老爸的陪同之下才進入參觀。

牆面的綠化,讓我想到左營新光三越南側的牆壁。
不過六堆的這一棟更有那種與環境結合的感覺。


▲內部的中庭設有一間簡餐店,不過當時我也已經吃飽了。

  


行政中心的二樓與三樓,才是做為辦公用途,
一樓的部份則是設置成常設展的空間,
裡頭有介紹一些客家群的歷史背景、生活模式、飲食與文化。






接著是六堆客家園區的重點,傘架聚落建築區。
先前看到回憶IVE大大的遊記文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這裡。
換句話說,自己就是衝著想看傘架才想提前過去的。


此區一共建造了六座傘架,說不定是跟「六堆」有某種關連。
而傘架的整體外觀很像是斗笠,形塑客家的意象。


自己還蠻喜歡傘架的同心圓和等角放射狀的鋼骨結構,
縱使縱橫交錯,但又亂中有序。
而且每座傘架之間的距離都還蠻近的,因此綜觀視覺上並不會太過單調。

傘身鋪上半透明像是布的東西,
既能避雨之外,當艷陽高照時,傘架下也不至於太過陰暗。



首先是最南側的傘架,
中央的空間設置了很像鳥籠的大型竹編作品,
四面各有做出通道進入。裡頭亦有椅子可供歇息。


最外圈的牆面則是與行政中心的外牆相同,上頭種植了滿滿的植物。



接著是位在最東邊的傘架,底下的建築為工藝兒童館。

  


想當然爾,這裡是可以全家老少同樂的地方,
因此也免不了有一些童玩可以使用。
只不過在打陀螺或踩高蹺時得要注意一下安全,畢竟是室內空間。
根本忘記陀螺怎麼打的我,就把陀螺丟到五公尺外的牆邊...




另一頭的戶外也設有一處小沙地可讓孩童遊玩,
不遠處就有洗手間,因此不用擔心清洗上的問題。



每一座傘架的大小感覺不太一致,位在中軸的傘架感覺是六座之中最大的。
此座傘架底下除了噴水池外,並沒有其他的東西,
因此這裡是取景的熱門地點。

▲平日白天最棒的地方是,帶景物時不用等到遊客離開鏡頭範圍。



不過噴水池並不是持續不斷地運作,
但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會有玩水的孩童。
這時候就看到一對小兄弟,在家人的陪同關照下,跑到噴水池中央玩耍。



中軸傘架的西側則是各式客家小吃及其他食品攤位的所在,
整座園區內其實有很多可以覓食的地方,這裡算是相對經濟實惠的。


▲客家鹹湯圓 $50

在繞完第一圈後,自己並不太餓,
但自家老爸說就算不餓也要吃點東西,於是就點了碗湯圓填一下胃。


至於整體味道是還好,
湯頭淡淡的有水感,湯圓的內餡雖然沒有對到喜好,但是還蠻特別的,
有加了小蝦米與紅蔥頭之類的食材,不曉得是否為客家式的作法。



最西邊的傘架,則有一間紙傘店,外頭尚有圍出庭院的空間。


裡頭有一位小姐正在製作紙傘,
不過她在我入店時向我說歡迎進入參觀,因此我也放心地在裡面看看。
假如她是說歡迎選購的話,自己可能就會在裡面繞一圈後馬上離開吧。



這張桌子上的小紙傘,印象中是賣150的樣子,
蠻想挑一把的,但手頭沒有半毛錢,儘管真的買了,之後也免不了被責罵。


將很多紙傘打開後做為牆面裝飾也是很有意思,
自己還蠻好奇的地方是,為什麼紙傘的傘頭會使用碎花布包裹著。

▲此時應該是此行陽光最充足的時候了吧。



最後一座傘架下似乎是作產銷或是活動之類的空間,
那時是看到各地農特產的攤商,不曉得現在有沒有變動。





▲傘架區北方不遠處的建物為一間咖啡館。

將最想看到的傘架區看完後,接著便開始繞行園區內的步道。



園區的中央有一座蠻大的景觀池,
繞行時望著池面與對面的建物,別有一番光景。



園區的東北側有兩棟外牆為紅磚的建築,
左方的兩層樓建築為「菸樓」,右方的平房則是一間合菜餐廳。


那天天上的雲很不給面子之外,同時也十分悶熱,
一推開菸樓的門之後,室內的強勁冷風襲身而來,甚是有踏入綠洲之感。



菸樓內部主要是介紹台灣菸草的發展,
以及菸草從種植、收割,到製作成品的流程,
上圖的櫃子內都是菸草的成品,不過還要再做分等的步驟,
最左邊是等外,為淘汰品,最左邊的則是第一等的菸草。


要前往二樓,得先脫下鞋子,
此時自己在想,這裡真的沒有人在顧嗎,放著冷氣這樣運作,
說不定人是位在樓上,於是我便躡手躡腳地爬上樓梯。


二樓緊鄰著斜角屋頂,因此有些地方得要彎腰或是蹲下。
整個空間帶給我的感覺像是置放菸草的倉庫間。
上圖的右方其實有一條可以站著行走的通道,
但鏡頭卻沒有帶到那裡的原因是,有位女士正大喇喇地躺在那裡睡覺......


然後我繼續躡手躡腳地繞過她,坐下來拍攝這塊板子後,
再沿著原路走回去,下樓準備離開。
在此時,聽見樓上傳來腳步聲,莞爾映在我的臉上。


對面的合菜餐廳則是與自家老爸陪同進入的,
除了餐點之外,也有另外販售一些商品,例如圖中的肉絨和肉條。

我們買了這三種中,自己覺得較好吃的一種,這個好像是給我家老弟配飯。
另外也買了一瓶麻油回去。


兩棟建築的西邊則種有一片稻田,想必是刻意栽種的,
由於周圍沒有小水溝,因此可以更貼近,也是熱門的拍攝點。
不過自己倒是很常看到它們。






離開菸樓後,最擔心的事情也即將來臨,
西邊迅速集結一大片的烏雲,周邊也都轉為多雲,不久後必會下雨。
於是自己的腳步也就變快了一些。

雖然菸樓的前方尚有步道,
但看到一旁有很貼近池畔的木棧道,便決定往這裡走去。


走上木棧道後,回頭往傘架的方向望去,風景甚是美麗,
然而只要沒了陽光,相機就會不給力。


木棧道走到最後會抵達一座木涼亭,
但此時確實是有點心急,沒有在這裡多作歇息便離開。



園區的東北側有一棟外牆仿紅磚的平房,
不過門上有禁止遊客進入的告示,說不定這裡是員工的休息間或是儲藏室。

  

繼續行走在步道上,這時似乎是欒樹綻華的期間。
園區東側則有一處小丘,可從那裡遠眺西側,
儘管那時起了風,但卻有身心為之開闊的感覺,然而此時雨卻開始落下了。

▲這是在繞第二圈時取景的。

▲這張算是修圖的極限了,有興趣的讀者歡迎挑戰,會提供原圖(已縮圖)。


不過人也很接近前方那棟建築了,雨勢愈來愈大,
自己不得不撐起雨傘,前往避雨之餘順便休息。







這棟建築是多媒體展示館,一樓的部份則是有一間餐廳,
另外那時也有看見一位畫家的畫展,另外尚有展出他的攝影作品。


  
▲二樓兩側走廊部份

然而我也沒有仔細將這棟建築內的房間看完,
那時接到了老爸打來的電話,要我過去停車場與他會合。
因此多媒體展示館是否有達到取名上的用意,便不得而知。


不過在那之前,自己倒是有進去二樓的一間室內的親子同樂空間,
這裡似乎是要家長陪同,或是要預約才能進入,不過當時裡頭也沒有人。
自己向服務員示意只是進來拍些照片,並不會動到裡頭的設施,
他們也以允許作為回應,只是有叮囑我盡量不要逗留太久。



同樣的,裡頭的空間設置亦有融入客家的特色,
尚有親子DIY的空間,可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展示館的後方則又有一處舞台與景觀池,
且池中的水,與方才那座之間,其實是有渠道相通的。


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烏雲也已散去,
不過自己得先回去跟自家老爸會合,然後再陪他繞一圈,
第二圈則主要是遵照他的意思去走,沒有強求他要去哪裡,
倒是有補完方才沒去到的地方。
想當然他倒是覺得沒有什麼東西,因此一小時內就將園區繞完。







之前有聽到消息說,六堆客家園區有要作收取門票的動作,
但官網上都沒有消息,那麼應該就是沒有了。
不然園區很適合作為公園綠地供民眾休憩,
且附近沒有地方可以覓食,這裡倒是很適合作為舟車勞頓的民眾的休息站。

雖然我沒有去過美濃,但自己可以肯定的是,
六堆著實比起高雄市的客家文物館還要有誠意許多。
然而如果沒有車子或是坐遊覽車的話,光想到要到屏東內埔,興致就會減少數分吧。
十月的時候,甚至還看到六堆活動的布條,掛在高雄市區呢。


既自家老弟的學校後,六堆是來到屏東後前往的第二處景點,
之後應該會有更多機會,前往屏東的其他景點,
只不過光想到只能騎車過去,就讓人有些汗顏。

下次將會揹著背包,手持相機,前往哪裡呢。




arrow
arrow

    Bouz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