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同往常那樣,弟弟去高雄補習、媽媽又加班,
剩下我跟我爸兩人在家。
同樣的問句「要吃哪裡?」已經成為兩人之間必要的開頭句。
沒辦法,畢竟在岡山能吃的應該都吃遍了,只差沒有涉足到高價位且只合自己胃口的店。


今天仍然在那間日式料理店用晚餐,
一進來服務生也是一樣端上溫熱的麥茶;
但是一看到點菜單,心都涼了一半。


(怎麼只剩下這些菜可以點.... 原本的鍋物、炸物、小菜呢...?)


畢竟在岡山,只要是平價的食物,以及口味再平凡不過的店,生意都會特好,
而且一營業就是五年起跳....


這些都不是重點....
正當餐點即將用畢,準備買單離店之時,此時又來了客人。
不過因為我背對著他們,加上自己也不喜歡對著人看來看去,所以也不知道樣貌如何。
就在此時,一個小孩的聲音,伴著那幾句重複的話語,越來越大聲,甚至連廚房內的員工都聽見了吧。


「我要吃日式料理啦!!!」
「這間不是日式料理啦!!!」
「我要吃別間啦!!!」


「這間就是日式料理店阿」,孩子的父母這樣說服著。
但是孩子卻變本加厲,一直喊叫著,甚至快要哭出來了。
到最後,孩子的父母也莫可奈何地帶著孩子離店了,此時我轉頭一看,


那孩子也只不過才五、六歲而已....


怎麼這樣,現在的小孩這麼「自由」阿....
當下就跟老爸說:「拜託,我們以前這時候連要吃什麼都沒得選擇欸...」
老爸似莞爾似不以為然地答道:「阿不然就不要吃,綁在椅子上看他要怎樣。」






現在都說「孩子是我們的傳家寶」,
前幾天新聞報導也說,台灣的生育率已經降到剩下0.9了。
不想討論說為什麼政府已經提供這些了,父母還是不想生小孩。
這種談不完的事情就交給那些吃飽太閒的人吧。


現在有能力扶養小孩的家長,通常經濟程度也有一定的水平,
但是也因為怕壓力太大,通常也都只生一胎,
那一胎不僅代表唯一的小孩、心頭肉,也代表唯一的宗脈。
因此父母,甚至是長輩,說什麼也要用最好的讓孩子享受;用最好的讓孩子無憂無慮地長大,
深怕孩子以後會再吃跟當年父母長輩一樣的苦。


但這樣真的適當嗎?
這般予取予求,要什麼有什麼,甚至要吃什麼食物就能吃什麼食物.....
在窮苦國家,孩子們甚至連食物都沒得吃,連水都沒得喝...
像昨晚看到的那個小孩,才五六歲而已,或許調整一下對待方式還未嫌晚,
如果孩子到了十歲的時候呢? 十三歲的時候呢? 十五歲的時候呢?
甚至是成年之後、青年之後、壯年之後呢?


沒錯,
我自己沒資格去批評指責別人家的小孩。
我自己也沒資格去批評指責別人家的父母。
我自己甚至沒資格去批評比我小的小孩,因為還有成千上萬的大人也都在批評我們這種年紀的小孩。


只是覺得,這樣的溺愛、寵愛,真的適當嗎....
當「甜蜜的負荷」反而變成「苦澀的負擔」的時候,才要去悔恨早先對孩子的教養嗎....


無所謂啦,反正又不是自己身邊的人......
自己用這般心態去思考還真是不妥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雜記 百思文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uz Liu 的頭像
    Bouz Liu

    Bouz's Blog

    Bouz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